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,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李讷整理的书案,不慎碰倒《鲁迅全集》,书页散落,一封泛黄信笺滑出。
鲁迅笔迹写着:“闻君有润之兄,心向往之”,末尾画着一支烟斗,似的旱烟袋。
话音未落,信使闯入,递上一封中央档案馆的密函,标着“1933年未寄信件”。
她是的小女儿,1940年出生于延安,跟着父母颠沛流离,性格单纯,对父亲的革命生涯充满好奇。
看着女儿,目光柔和,说:“你小时候,我在延安给你讲过《三国》,还记得吗?”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站在城楼上,宣布新中国诞生。
接过信笺,看了一眼,说:“柳亚子是诗人,爱写诗,也爱喝酒。1945年在重庆,他找我要了一幅字,硬说要拿房子换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书架上,“讷讷,朋友这东西,不在见面多少,在心意相通。”
想了想,说:“《蒹葭》,‘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’,意境好,像革命的路,朦胧又坚定。”
李讷翻到《鲁迅全集》的一页,上面有的批注:“鲁迅之言,振聾发聩。”
摇头:“没见过,1936年他去世时,我在陕北打仗,他的文章,我读了又读,像在跟老朋友说话。”
李讷收拾完一摞书,坐回椅子上,说:“爹爹,您认识那么多人,谁跟您最投脾气?”
白天李讷的提问—“爹爹,您这辈子最对脾气的朋友是谁?”—还在他耳边回响。
柳亚子接过来,眼睛一亮,说:“毛体书法天下第一,我拿西郊的房子跟你换!”
从没见过鲁迅,但读他的书像在跟老朋友对线年,鲁迅去世,在陕北听到消息。
接过纸条,看了一眼,说:“是老总的字,1935年土城战役,他写过这线年出生于四川仪陇。